开云kaiyun全国首个!南京“5G+工业互联网”赛道“先”声夺人

 

  4月的南京,春光正好。在南京市“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推进会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大屏幕上,实时展示着5G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所带来的惊人数据变化;台下,参会者们目光紧紧锁定屏幕,不时交头接耳,对未来工业发展的新图景充满期待。会上,全国首个《工业5G终端设备发展报告》重磅发布,为“5G+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自2024年成功入选全国首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以来,南京便踏上了一条探索工业发展新路径的征程。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产业基础为依托,在“5G+工业互联网”领域不断深耕细作。

  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宛如城市的“数字血脉”,对“5G+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起着基础性支撑作用。南京在这方面不遗余力,成绩斐然。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5G基站4.5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47个,在全省独占鳌头。这密密麻麻如同城市触角的基站,让5G信号覆盖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为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稳定、高速的网络保障。

  依托如此坚实的网络基础,诸多企业得以实现飞跃发展。走进国内首个五星5G工厂——中兴通讯南京滨江5G智能制造基地(以下简称“滨江工厂”)物料分拣车间可以看到,有的物料穿梭在成品立体仓与生产车间之间的“空中走廊”,有的物料则“悠然”等待“公交车”的接驳运输,还有的物料实现了个性化“叫车”服务,由AGV小车根据需求将其精确无误地送到指定位置……整个过程不见人工操作,却又井然有序,这得益于5G技术的加持。据介绍,目前,滨江工厂已实现5G网络的全面覆盖,5G联网率达89.3%,通过融合5G、机器视觉、AI、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滨江工厂成功孵化了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实现了产能的全面飞跃。

  在智算中心建设方面,南京同样成绩优异。已建成的6个智算中心,智算规模超13000P,为工业互联网的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分析等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比如,在钢铁生产企业中,利用智算中心的强大算力,可以对生产过程中的海量数据进行实时分析,优化生产流程,预测设备故障,实现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宝钢股份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梅山钢铁”)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自2022年响应南京市“智改数转”战略以来,梅山钢铁推动5G+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吨钢综合能耗连续3年下降,成本累计缩减36亿元,平均利润增长40%。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堪称工业互联网的“神经系统”。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在这一体系建设上完备且先进,标识注册量和解析量始终保持全省首位、全国领先。通过这一体系,每一个产品、零部件都拥有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证”,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全流程信息一目了然,可实现供应链的精准管理与产品质量的有效追溯。

  在拥有坚实基础之后,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所在,南京也因此高度重视,积极培育。目前,已累计培育出1 个国家级双跨平台、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和27个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台数量位居全省前列。这些平台宛如一个个产业“枢纽”,汇聚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各类资源,为企业提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全方位服务。

  作为南京首个国家级双跨平台——江宁企业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苏畅工业互联网平台不仅在智慧工厂、智慧园区、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构建了全流程、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还为企业提供着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运维服务、经营管理等一站式数字化转型服务,江苏国信集团就是受益者之一。基于朗坤苏畅工业互联网平台,江苏国信集团搭建了全国首个能源互联网平台。该平台打造了智能安防、智慧运行开云kaiyun、设备故障预测与诊断等60多个工业APP,每天能产生约60亿条的大数据,35万个测点数据、2699张完整重现电厂的实时画面,构建了一套从集团到电厂完整的智慧能源应用体系,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绿色发展和精益管理水平。据悉,目前,朗坤苏畅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连接设备超250万台/套,服务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4.5万家客户。

  创新载体建设,同样为 5G 和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试验田”与“孵化器”:南京建成了1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体验中心(华东及西北地区),在这里,参观者可以亲身体验5G+工业互联网带来的创新应用场景,感受科技为工业生产带来的巨大变革;1个区域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东南大学),它整合了高校科研力量,可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服务开云kaiyun,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1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工程实训基地(南京理工大学),它为学生和企业员工提供实践操作平台,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产业发展储备新生力量。此外,还有4个5G创新中心以及1个5G应用安全创新推广中心,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应用创新到安全保障,全方位为“5G+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保驾护航。

  在创新驱动下,南京的“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硕果累累。累计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试点示范项目31个,国家级5G工厂名录18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国家首批“数字领航”企业2家,占全省四分之一;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5家,全省第一;江北新区等5个板块入选全国工业互联网推动数字化创新领先城区(园区),入选总数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凭借前期积累的创新成果与产业优势,2025年1月,南京在全国首批10个试点城市中率先出台《南京市推进国家“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未来发展的总体目标与建设内容,为“5G+工业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绘制了清晰的蓝图。

  根据方案,南京将以江宁区、江北新区为核心承载区,逐步辐射全市“4266”产业体系,培育全链自主的产业生态。到2027年底,力争“5G+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达3500亿元。在网络设施升级方面,将开展至少5项工业5G专网试点,新建100个工业5G虚拟/混合专网,探索开展工业5G独立专网试点,创新建设运营模式,支持新型工业网络建设,完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强大的网络支撑;在技术产品升级上,加大前沿技术攻关力度,支持5G与工业装备融合发展,提升全产业链供给能力和水平;在融合应用升级方面,南京将打造5G-A工业场景应用示范高地,聚焦智能电网、电子信息、钢铁、石化等4大特色产业,开展重点培育行动;在产业生态升级上,加快产业链中试创新服务载体建设,打造5G+人工智能融合解决方案,梯次培育重点企业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强化应用安全保障,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在公共服务升级方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推动行业联合实验室落地,加强产业人才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

  为进一步培育壮大产业生态,南京启动了“铸链计划”,开展首批工业5G终端设备产品征集工作。“这一举措旨在加速供需对接,征集先进适用的工业5G终端设备,形成具备服务全国相关终端需求的能力。”相关负责人表示。

  “5G+工业互联网”正引领南京工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在这片充满创新活力的土地上,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地实施、技术的不断创新、应用的持续深化,南京将在“5G+工业互联网”领域持续发力,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贡献强大的南京力量,书写工业发展的崭新篇章。开云kaiyun开云kaiyun开云kai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