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河北省大数据行业“十五五”规划:从算力高地到数字经开云kaiyun济新引擎

2025-04-29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2024年,河北省大数据产业收入达305.6亿元,同比增长65.7%,增速位居全国第一。

  在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数据产业已成为衡量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作为传统工业大省,河北省近年来实现从“钢铁巨人”向“算力高地”的华丽转身,成为中国数字经济版图中的一颗新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综合算力指数(2024年)》显示,河北省综合算力指数排名跃居全国首位,其中廊坊、张家口的城市算力分指数分别位居全国第一、第二,标志着河北省在数字经济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河北省大数据产业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东数西算”工程与地方产业转型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河北省大数据行业“十五五”规划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河北省大数据产业收入达305.6亿元,同比增长65.7%,增速位居全国第一。这一成绩背后,是河北省独特的区位优势开云kaiyun、政策引领、市场需求和技术迭代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动。

  廊坊与张家口已成为河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双引擎”。廊坊凭借毗邻北京的区位优势,重点发展数据存储和高性能计算,聚集了润泽国际信息港、中国联通廊坊智·云数据中心等重大项目,形成“通算+智算+超算”的融合调度能力。张家口依托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成为国家级数据中心集群,已建成投运37个重点项目,服务器超172万台,算力规模达3.01万P,居全省首位。怀来县作为张家口大数据产业的核心承载区,已吸引秦淮数据、阿里巴巴等头部企业落户,投运及在建IT容量近500兆瓦,数据中心上架率超过90%。

  在产业链构建方面,河北省已初步形成“数据存储+算力调度+装备制造+应用服务”的全链条生态。上游的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营环节聚集了秦淮数据、润泽科技等专业服务商;中游的算力调度领域有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运营商布局;下游应用服务环节则吸引了软通动力、同程艺龙等企业入驻。尤为重要的是,河北省已开始填补装备制造环节的空白,如宝德数坝数字产业公司具备年产服务器20万台的能力,河北英维克科技则专注于数据中心专用温控设备生产。

  2024年,河北省大数据产业收入达305.6亿元,同比增长65.7%,增速位居全国第一,产业规模排名全国第九位。这一高速增长主要受三方面因素驱动:一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带来的产业转移机遇,河北积极承接北京数据资源、算法训练与建模等生产性服务业;二是人工智能大模型兴起引发的算力需求激增;三是本省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创造的广阔市场空间。

  河北省大数据产业的差异化优势在于其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在物流领域,廊坊利用当地算力储备推动快递行业全链条智能升级,2024年快递业务量达17.18亿件,同比增长39%;在钢铁行业,河钢集团唐钢公司应用智能炼钢系统,实现“一键炼钢”,生产效率提升20%;在港口运营方面,唐山港京唐港区通过自动化改造,装卸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50%。这些案例充分证明,河北省大数据产业已从单纯的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进入以应用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新阶段。

  绿色算力发展成为河北大数据产业的另一大特色。张家口作为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为数据中心供电。2024年,怀来大数据企业用电量42亿千瓦时,其中使用绿电11亿千瓦时。国网冀北电力的研究表明,通过“算力-电力协同优化”,可有效提升新能源消纳比例,降低数据中心用能成本。这种绿色发展模式不仅符合“双碳”目标要求,更形成河北大数据产业的独特竞争力。

  河北省大数据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区域发展不均衡、高端人才短缺、产业链部分环节仍依赖外部供给等。这些问题需要在“十五五”期间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逐步解决,以推动产业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顶层设计在河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中发挥关键性作用。省级层面相继出台《关于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优化算力布局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等文件,从产业规划、空间布局、要素保障等多方面提供政策支持。这些政策不仅明确发展方向,更通过具体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例如,廊坊市每年投放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的“算力券”,对落户的人工智能企业、科研机构给予算力补贴,有效吸引产业集聚。

  审批制度改革大大加快项目落地速度。怀来县通过“虚拟审批、容缺办理、拿地即开工”等创新举措,将项目审批时间平均缩短60天以上。京西智算中心项目从立项到开工仅用32天,创造行业新纪录。这种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成为河北省吸引大数据企业的重要软实力。同时,河北省积极开展省市县一体化招商工作,2024年组织大数据产业招商活动16场,吸引15家公司注册落地,促成项目签约3个,引进外省资金4.79亿元。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河北大数据产业提供独特机遇。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承载地,河北积极承接北京数据资源、算法训练与建模等生产性服务业转移。张家口市作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京津冀枢纽节点,已建成投运国家重点数据中心项目37个。这种区域协同发展模式既缓解北京的资源环境压力,又为河北带来高端产业要素,实现双赢。

  地理与气候条件构成河北省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天然优势。怀来县年平均气温仅9.1℃,有利于服务器等高耗能设备自然冷却散热,能帮助数据中心节约能耗40%以上。张家口市同样凭借冷凉的气候条件,成为数据中心建设的理想选址。这种自然禀赋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尤为珍贵,直接降低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增强产业竞争力。

  能源结构优势是河北大数据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张家口市作为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风、光资源丰富,冀北清洁能源基地新能源总装机已达7584.54万千瓦,装机占比超74%。2024年冀北地区新能源发电量占电源发电总量的55.94%,为大数据产业提供充足的绿色电力。怀来县探索“绿色供能+绿色用能”模式,大数据产业园的非生产用电、新能源汽车充电大部分来自屋顶光伏发电。这种清洁能源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形成河北特色的大数据绿色发展路径。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河北的区位价值。张家口已建成“三横四纵”500千伏主网架,并投运张北柔性直流、张北—雄安特高压交流等重点工程,为新能源送出和大数据产业供电提供可靠保障。同时,怀来大数据产业基地借助延迟低于2毫秒的光纤通道直连北京,能够无缝承接京津冀地区的数据存算需求。这种高速网络连接使河北的数据中心能够为北京企业提供近乎本地的服务体验,大大提升产业吸引力。

  人工智能浪潮催生前所未有的算力需求。DeepSeek-V3一次训练的耗电量达108.7万度电,相当于约360个家庭一整年的生活用电量。这种爆炸式增长的算力需求,使河北的数据中心迎来黄金发展期。张家口中明算力中心项目总投资约200亿元,规划算力超5万PFlops,建成后将满足京津冀区域大模型训练等先进技术应用场景需求。河北各地争当AI浪潮下的“弄潮儿”,石家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廊坊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邢台太行智算中心等项目相继投入运营。

  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创造广阔的市场空间。河北省作为传统工业大省,钢铁、物流、港口等行业的智能化改造为大数据产业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河钢集团基于多年积累的流程优化实践经验与3600万字冶金基础知识库,开发了全流程一体化生产排产模型,提升生产效率20%。这种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的良性互动,形成河北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数据要素市场化探索为产业注入新活力。2025年3月,张家口可信数据空间和数据流通服务支撑平台上线运行,这是河北省内第一个城市级数据要素流通基础设施,实现“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可用不可存、可控可计量”。这种创新机制既保障数据安全,又促进数据价值释放,为大数据产业开辟新的增长点。

  综合来看,河北省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复杂互动的结果。政策引导搭建产业发展的制度框架,区位与资源禀赋提供比较优势,市场需求创造增长空间,技术创新则不断拓展应用边界。这些因素在“十四五”期间形成强大合力,推动河北大数据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展望“十五五”,这些驱动因素仍将持续发挥作用,但具体形式和重点可能随内外环境变化而调整,需要企业和政府保持敏锐洞察,及时抓住新的发展机遇。

  收入规模方面,综合考虑当前增长势头、政策支持力度和市场需求的持续性,预计河北省大数据产业在“十五五”期间将保持年均25% - 30%的复合增长率。按此测算,到2030年,产业收入规模将达到900 - 1200亿元,较2024年增长约3 - 4倍。这一预测考虑基数扩大后增速可能适度放缓的因素,但仍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得益于河北在算力基础设施领域的先发优势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持续深化。

  算力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智能算力占比将大幅提升。根据河北省《关于进一步优化算力布局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到2025年智能算力占比将达到35%左右。预计这一比例在“十五五”期间将继续提高,到2030年可能达到50%以上。张家口中明算力中心、石家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大型项目的建成投运,将为这一转型提供有力支撑。同时,随着边缘计算技术的发展,算力布局将呈现“核心+边缘”的分布式特征,在靠近数据产生和使用的地方部署计算资源,提高响应速度并降低传输成本。

  绿色算力将成为河北大数据产业的标志性特色。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和国家对数据中心能效要求的提高,预计到2030年,河北省数据中心绿电使用比例将从2024年的约26%(怀来地区数据)提升至60%以上。冀北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新能源装机容量有望突破1亿千瓦,为大数据产业提供充足的绿色电力保障。国网冀北电力的研究表明,通过“算力-电力协同优化”,可有效提升新能源消纳比例,预计2030年冀北地区算力负荷将达到730万千瓦、占最大负荷17.4%。

  算力-电力协同技术将成为研发重点。面对算力负荷快速增长与电网接入资源紧张的矛盾,河北将深化“电力随算力流动,算力随电力调整”的双向协同机制。对于实时性要求不高的离线算力任务,可通过调整执行时间匹配新能源发电高峰;对于在线算力任务,则通过跨区域调度就近消纳绿电。这种时空调节能力使算力负荷成为平衡电力供需的重要工具,也是河北大数据产业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技术特色。

  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将向纵深发展。随着大模型技术在各行业的渗透,河北将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行业垂直模型。在钢铁领域,全流程智能控制系统将覆盖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所有环节;在物流领域,智能分拣和路径优化系统将进一步提升效率;在农业领域,精准气象和智能灌溉系统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些专业化应用既拉动算力需求,又促进技术迭代,形成良性循环。

  数据要素流通技术将取得突破。张家口可信数据空间和数据流通服务支撑平台的建设经验将在全省推广,形成一套完整的数据确权、定价、交易和安全管理机制。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技术的成熟将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可控可计量”的安全流通,释放数据要素价值。预计到“十五五”末期,数据要素市场将成为河北大数据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衍生出数据经纪、数据银行等新型商业模式。

  廊坊-张家口双核驱动的格局将进一步强化。廊坊将依托毗邻北京的区位优势,重点发展高时效性、高附加值的数据处理和计算服务,形成以金融、互联网、政务应用为特色的算力集群。张家口则凭借丰富的绿色能源和冷凉气候,建设大规模、低成本的基础算力设施,成为京津冀地区的“算力粮仓”。两地在功能上互补协同,共同构成河北大数据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石家庄、保定等节点城市将形成差异化优势。石家庄凭借省会城市的科教资源和政策优势,重点发展人工智能算法研发和数据应用服务;保定利用雄安新区建设的辐射效应,培育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相关的大数据应用。这种多层次、网络化的空间布局,既能避免同质化竞争,又能形成规模效应,提升全省大数据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跨区域算力调度网络将基本建成。河北将进一步完善京津冀算力协同调度机制,试点开通与内蒙古、宁夏等西部枢纽节点的“东数西算”公共传输通道。这种跨区域协作既能缓解本地资源环境压力

  如需了解更多河北省大数据行业报告的具体情况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河北省大数据行业“十五五”规划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3000+细分行业研究报告500+专家研究员决策智囊库1000000+行业数据洞察市场365+全球热点每日决策内参开云kaiyun开云kaiyun